画评

《皇城古韵—郑建中北京古建筑写生集》序

2016-09-09

《皇城古韵—郑建中北京古建筑写生集》

文/李延
在对艺术的追恋和探索中,郑建中是执着和坚韧的。
这个诠释是品读他的作品时体味到的,而这惟有站在他的作品前,一边回味他画中的线条和墨色给你开辟的自由联想,一边悉数画家几十年如一日,不分酷暑严寒艺途跋涉的足迹,方能体会的更真切。
郑建中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等都有涉猎,但他一直钟情于速写,他认为速写是艺术表现形式中最朴素,最平易近人的。由于早年受学院教育的影响,郑建中一直对传统文化充满热爱。一年前,他萌发了速写百幅京城古建筑的想法,郑建中不是建筑学家,但他认识到,皇城古代建筑中包含着许多历史和文化信息,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郑建中的皇城古建筑写生共分四个部分,一是楼阁、宫殿;二是亭台、桥塔;三是关城、门坊;四是园林、庭苑。他从北京皇城中轴线开始,历时一年,完成了百余幅建筑写生。从永定门、天安门、午门到鼓楼、钟楼。又从紫禁城、太庙,到德胜门、雍和宫,他以保存完好、价值较高的京城建筑为主,但也记录了正拆除或重建的一些较为重要的历史建筑。
在造型中追求建筑物的神韵是郑建中速写的一大特点。
对于速写,郑建中有着从容的坚持,几十年来从未改变,正是这种“拳不离手”的坚持,为他的北京古建筑写生提供了铺垫。我们知道,建筑速写很难表现,太写实了,容易呆板,会失去笔墨韵味,变成建筑制图;如果过于表现,又容易失去建筑的形貌和质感。如何把握住建筑速写的“形神兼备”,需要画家不仅要有严谨的造型基础更要有对艺术语言的掌控能力。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曾经有一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道出了线条的本质在于它的情感意味,同时也道出了丰富的线条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这本速写集中,郑建中同样是用一根线条,他带着读者在作为六朝古都的京城流连观赏,细细品味与咀嚼那些有着深深民族烙印的古代建筑,如同游走于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可以说,《郑建中北京古建筑写生集》是对皇城古建筑的一次巡礼。
简练概括是郑建中古建筑写生的又一大特点。
普桑曾说:一个艺术家在观察对象的时候,应该是一个干练的老手,而不是在复制对象时弄得自己筋疲力尽。不言而喻,艺术家应该具有一对敏锐的目光和一种擅长取舍的高度概括力。郑建中先生的这本北京古建筑写生集便回应了上述能力和品格。不论是他描绘的《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肃穆威仪的皇家建筑,还是《雨儿胡同齐白石故居》、《烟袋斜街》等名人故居、民居,他的作品中都充满了“超越自然”的情怀。他把客观对象进行分析和理解,通过前后衔接的笔痕、准确而轻松的造型、斑驳而起伏的明暗,变成一种极具概括力和韵味的速写语言。
郑建中皇城古建筑写生的第三大特点是,画中的线条、明暗、符号、结体等在追溯历史,追求严谨的同时又给人一种轻松畅游的感觉。  
郑建中深知一个画家的任务不仅仅是创作,还包括传达。让赏阅者能够透过画面上的线与形,来看到、听到、触摸到画家所描绘的一切。这和画家坚实的功底、刻苦的修炼以及对作品投入的超乎寻常的感情是分不开的。郑建中用看似简单的线描绘着古韵京城的楼阁、宫殿,在越来越多的画家用技巧在作品上故作豪放的同时,他笔下的皇城古建筑却总能在大气中看到温柔的细节。例如他画的《潭柘寺》,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比北京城建城还早80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故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之说。他怀着尊崇的心情细致刻画了《潭柘寺大雄宝殿》、《潭柘寺毗卢阁》等建筑物,而在背景处则使用了杂茂的细线碎点,强调勾皴点画的随机性和灵动性,使造型从属于点画组合的抽象趣味而“草草不假形似”,与精致描绘的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他常说画画不在于用什么方法而在于怎样去表现,在于对事物的认识。在郑建中的创作中,线是心源的彰显,形是情感的挥洒,速写成为画家自我人格、情感表现的最佳载体,感情所致,物自然生于笔端。有了郑建中心中如数家珍的皇城古建筑,才有了郑建中面貌多样,充满情感的京城古建筑写生。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这些建筑遗存不仅具有独立的价值,而且曾经以其无与伦比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构成了一个全世界保存得最完好,而且继续有传统和活力的、最特殊、最珍贵的艺术杰作。如今,面对画满京城古建筑的五个厚厚的速写本,郑建中常常回忆自己如何走遍京城的东西南北,用一支速写笔寻访帝都遗韵、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体味历史变迁的沧桑。那些古拙斑驳的建筑是如何的摄人心魄,令人浮想联翩。他从其中遴选了100幅作品结集成册。他把对历史的执着以及对皇城古建筑的总结理解通过丰富的点、线表现在其作品中。因此,他作品里的宫殿、园林,亭台、庭院,一桥一塔都刻画得非常细致到位。尽管郑建中走遍北京城,画了百余幅写生,但还有一些在战争和自然环境中毁坏的建筑物和一些还没有开放的古建筑,不能得其真容,成为郑建中心中永久的遗憾。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浓郁而独特的文化与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每次徜徉于古都街头,随处可见历代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背后埋藏着怎样的故事?古建筑之美又体现在何处? 便由此开始神往过去。如今翻动这本印刷精美的速写集,我似乎嗅到了久违了的文化遗韵,其中不乏遗失已久的文化之梦,让人享受到清新、优雅、隽永的自然韵致和书卷气息。带着一些久远的底蕴,我的神往心情更浓烈了起来,不知你看了这部书后,心情是否和我一样。
《郑建中北京古建筑写生集》即将付梓出版,是值得庆贺的事,尤其是在他遭遇病痛手术之后,依然拥有这种宁静的心情和对美好事物钟爱如生命的精神,更让人感动。非常荣幸应郑建中先生之命,为这本写生集写序,因为我相信这本写生集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会和他描绘的古建筑一样有着长久的生命力。
 
2012年元月于北京皇城艺术馆
(文作者为河北联合大学教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