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登云钓月

  • 作品描述

登云钓月
(名楼)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古楼阁多在临水之地修建,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达官显贵墨客骚人登楼一游,或际会四方之客,或酬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皆可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故中国历代名楼皆有名诗佳作千古传唱。
早期楼与阁有所区别,楼指重屋,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群中处于次要位置;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平面呈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群中居主要位置。后来楼与阁互通,无严格区分。楼阁多为木结构,构架形式有井傒式、重屋式、平坐式、通柱式等。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即为楼阁建筑。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会仙人。武帝时建造的井干楼高达“五十丈”。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即可遥见。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历史上有些用于庋藏的建筑物也称为阁,但不一定是高大的建筑,如石渠阁、天一阁等。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黄鹤楼、滕王阁等。
武汉黄鹤楼68*68   2016年
原位于湖北武汉市黄鹤矶,人称“天下第一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时为瞭望守戍的“军事楼”,三国归于一统后,该楼失去军事价值,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后历代屡毁屡修。昔日黄鹤楼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几疑“仙宫”,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解放后建长江大桥时拆除原楼,现楼为1984年重建竣工。
湖南岳阳楼68*68   2016年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区,为该城西门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东吴名将鲁肃所建的阅军楼。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楼体为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该楼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传说是鲁班亲手所造。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楼顶为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古建筑。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广为传颂,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南昌腾王阁68*68   2016年
位于南昌城西、赣江岸边,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被封“腾王”)任洪州都督时所建豪阁,因“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在此创作《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滕王阁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也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胜陈友谅后,曾设宴于阁上庆祝。腾王阁几经毁损,又多次重建,今存滕王阁建于1989年,楼阁中多书法和壁画精品,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联语为毛泽东手书。
山西永济鹳雀楼68*68   2016年
位于山西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边,因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鹳雀楼始建于北周,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加之前瞻中条(山名),下瞰黄河,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唐人留诗者甚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留下的千古绝唱。现楼为1997年重建。
北京陶然亭清音阁68*68   2014年
为原云绘楼清音阁搬迁而至。云绘楼清音阁是清代乾隆年间建于中南海东岸的一组建筑。1949年北京解放时,已破旧不堪。1954年,中央办公厅为了建新的中南海门诊部,拟拆除附近的一些建筑,云绘楼清音阁即在拟拆除建筑之列,但未获文化部文物局的同意,最终议定将这座楼迁移到陶然亭公园里。最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偕同梁思成等先生堪踏选址,将这组古建筑迁地重建在陶然亭公园西南部。这座具有江南风格的小巧建筑,雕塑彩绘全部保存原来的形式与装饰,精巧大方,别具风格,山水之间有亭、台、楼、阁的点缀,使富有自然美的陶然亭公园更加清新秀丽。
西安鼓楼68*68   2013年
西安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长陵棱恩殿的一座大体量的古代建筑。
西安钟楼68*68   2013年
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万历十年(1582年)迁建于现址。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楼的建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共有三层。钟楼曾遭破坏,后大规模整修,得以恢复原来的面貌和气派。登楼四望,可鸟瞰西安古城市容。
侗族鼓楼68*68   2016年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地区。鼓楼全用杉木凿榫衔接,不用钉铆,也没有木楔,结构精巧,造型美观,因顶层悬有一长形大鼓而得名,是侗族人民遇到重大事件击鼓聚众、议事的会堂,平时是村民社交娱乐和节日聚会的场所,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侗族文化又叫鼓楼文化。
贵阳甲秀楼68*68   2016年
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现楼内藏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孙髯翁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
平遥古城市楼68*68   2013年
市楼是平遥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古城南大街,因楼下有水井一口,传说“井内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楼”。市楼兴建的年代远无可稽,唯知17世纪前的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曾重修,后数次修葺。现存市楼为清式格局,高三层,木结构,屋顶覆有黄绿色琉璃瓦,造型优美、装饰精巧。楼下还有数座清代石碑,价值不菲。
山西万荣飞云楼68*68   2015年
飞云楼位于山西省万荣县东岳庙内,为纯木质结构,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和应县木塔相互辉映,被誉为“南楼北塔”。飞云楼始建年代不祥,唐代贞观年间已有楼,元、明、清历代都曾予重修,现为元明风格建筑,飞云楼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五层,总高约23米。飞云楼是解店东岳庙内建筑群中的代表,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楼,半截插在天里头”。
山西万荣秋风楼68*68   2015年
秋风楼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因楼上藏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碑而得名。秋风楼创建年代不详,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秋风楼一带是秦晋枢纽,常有帝王祈谷,历代名流学士在此吟诗作赋颇多,唐代王勃、杨炯、明代周有光都曾留有名篇。
昆明大观楼68*68   2016年
大观楼位于昆明城西约3公里的近华浦,为三层木结构建筑,形式古雅。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抚王继文在这里始建二层楼,因登楼可见远山出水,风帆映于金鳞波中,蔚为大观,所以命名大观楼。后陆续建涌月亭、凝碧堂、催耕馆等等,成为一处水绕亭台的游览佳境。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大观楼也因此长达180字的“古今第一”的长联而成中国名楼。
丽江五凤楼68*68   2015年
位于丽江市黑龙潭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飞檐,如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楼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南京阅江楼68*68   2016年
阅江楼位于南京下关的狮子山。建阅江楼的初衷,始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朱元璋曾在狮子山上击败劲敌陈友谅,为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洪武7年(1374年),朱元璋决定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但朱在写了楼记、打了地基后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直至上世纪末决议复建“阅江楼”的动议,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1997年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直到2001年9月阅江楼竣工建成,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新建的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
长沙天心阁68*68   2015年
天心阁位于长沙市中心东南角古城墙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1924年原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天心阁这段古城墙。1938年,“文夕大火”致古城长沙一片焦土,阁楼更是荡然无存,现天心阁为1984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