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钟灵毓秀

  • 作品描述

钟灵毓秀
(古塔)
“塔”不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佛教源于印度,塔也是从印度传来的。塔是用来保存埋葬舍利的建筑物。中国佛塔源于印度的窣堵坡(Stupa),翻译成中文最常见的是“浮屠”,后来中国人创造出“塔”这个字,借用梵文“布达”(Buddha,佛陀的意思)的音韵,加上中文的偏旁部首“土”组合而成,表示埋藏佛的土冢。
中国塔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地宫用于埋葬舍利,采用中国陵墓地宫、墓穴的方式。地宫内主要安放的东西是一个石函,内中层层函匣相套,最里面一层就是放佛舍利之处。二是塔身,用于供奉佛像,登临等用途,是塔的主体部分;三是塔刹,中国匠师将窣堵坡尊崇抬高置于塔顶,就变成塔刹。按建筑材料分类,中国古塔分为土塔、木塔、砖塔、石塔、琉璃塔、铜塔和铁塔、金塔和银塔,按造型分类可分为亭阁式、楼阁式、金刚宝塔座、密檐式、覆钵式、经幢式(幢式塔)、异型塔(花塔)。古塔在用途上,也超越了单纯佛塔的限制,引入了登高望远、了望敌情、导航引渡、装点河山等功能。
河南嵩岳寺塔68*68 2015年
位于登封县城西北嵩岳寺内。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年),原来是宣武帝的离宫,后改为佛教寺院,到正光元年(520年),改名“闲居寺”。隋仁寿二年(602年)改名嵩岳寺。唐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作为行宫, 嵩岳寺楼阁相连,亭殿交辉,盛极一时。唐以后,嵩山佛教活动中心逐渐集中到了少林寺,这古刹遂渐衰落。现在塔前的山门和塔后的大雄殿及两侧的伽蓝殿、白衣殿均为清时所建,唯有此塔是北魏遗物。嵩岳寺是一座青砖、黄泥砌筑的单层密檐式中国最古老砖塔,有中国第一塔之称。塔的外形和下层平面为十二边形,也是全国古塔中的一个孤例。
山西广胜寺飞虹塔68*68 2016年
广胜寺,始建于公元147年,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修,始改现名。广胜寺分上、下二寺,相距里许,共有殿堂11座。整个佛寺,以琉璃宝塔最为著称,上寺的琉璃宝塔为飞虹塔,是国内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塔平面八边形,是有十三檐的楼阁式佛塔,全高47.6米。除底层为木回廊外,其他均用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塔身五彩纷呈,神奇异妙如雨后彩虹,“飞虹塔”因而得名。
山西应县木塔68*68 2016年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据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约2600多吨重。
西安大雁塔68*68 2015年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初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最初的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云南大理千寻塔68*68 2016年
千寻塔耸立在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内。崇圣寺,是国内外闻名的南诏名胜之一,是一座建于六诏时的古刹。现在寺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寺前三塔仍巍然屹立。千寻塔在三塔中最大,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保和年间。三塔建筑规模宏伟,设计水平高超,虽经一千多年的风雨剥蚀和无数次地震的摇摆,塔基仍很坚固。据《南诏野史》载:塔上有一万一千多尊铜佛,用铜40500斤。明朝正德十年(1515年)大地震和1925年大地震时,大理城内房屋十有九塌,三塔却安然无恙。1978年政府拨款维修三塔,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千寻塔顶有纯金观音像、金质释迦牟尼坐像等几百尊,及大量珍珠、玛瑙、水晶、珊瑚、绘画等。
泉州开元寺镇国塔68*68 2015年
开元寺中的东西双塔为宋代遗构,东塔称镇国塔,唐咸亨年间(公元670—673年)文偁禅师主持建造,初建为木塔,用来安放佛舍利的,后因遇灾重建,宋嘉熙2年(1238年)改建石塔。该塔是一座纯用花岗岩石、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塔心粗壮结实,用横梁斗拱与外壁相连结,具有极强的抗地震和抗台风能力。全塔造型宏伟壮丽,石雕工艺精湛古朴。壁上所雕的八十尊保护神像,身份、服装、姿态、武器、表情各不相同,个性鲜明突出。须弥座束腰部嵌有三十九幅释迦成佛连续故事图像,每幅主题集中,人物故事刻画细致,引人入胜。是我国宋代石构建筑中的精品。西塔名仁寿塔,两塔相距200米 。西塔初亦为木塔,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北宋改为砖砌,南宋再改为石塔。
江苏苏州虎丘塔68*68 2015年
虎丘塔在苏州西北七公里处,高高耸立于景色幽雅的虎丘山巅,是苏州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塔,由于风格与同一时期建的杭州雷峰塔相似,被誉为江南二古塔。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 据记载,隋文帝就曾在此建塔,但那是座木塔,现虎丘塔即在木塔原址上建筑。塔高七层,塔身平面呈八角形,是一座砖身木檐仿楼阁形宝塔。据有关专家调查,虎丘塔在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改建第七层时,发现明显倾斜。虽经校正,但300多年来塔身倾斜还在继续发展中,现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
云南西双版纳佛塔68*68 2016年
世代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家人全民信佛,每个村寨都建有自己的佛塔,加上作为水井装饰的小塔,几乎是一村一塔、一村数塔。据不完全统计,西双版纳有名的大佛塔不下百座,大小佛塔计有数千座,这在中国的古塔景观中,实是罕见。唐代以前就有印度僧人经斯里兰卡、缅甸到西双版纳来传教,唐代中期以后,这里便形成了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中心之地,佛教也成为傣族的族教。佛塔的修建随着佛教的兴盛而繁多。傣族人认为造塔是为自己造福,用心格外精细。佛塔多用砖砌成实心,表示诚心诚意。另用石灰、细砂拌和糯米浆,调成粘稠、粘结力很强的涂料,用以涂抹塔身。塔上多有精致绘画,描绘佛经故事,且用金箔粘贴图案于塔身,雕刻各式花朵为饰。近年更喜用各式小镜片、闪光片等现代材料装饰佛塔,使人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得见光彩夺目的宝塔。
北京北海公园白塔68*68 2015年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市北海公园琼华岛之巅。塔建于清顺治八年(公园1651年),以后两次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修缮,砖石结构,高35.9米,塔内有木骨架支撑。塔座是折角式须弥座,上有三层圆台(金刚圈),塔身上部为细长的十三天(相轮),全塔共有透风洞眼306个,塔内贮藏佛教器物。塔中央有主心木,套有铁圈,接出环形分布的六道扁铁,端部铁环突出于十三天外皮,承接6根0.5米见方的锻铁挺钩,支撑着十三天顶部的地盘,极为牢固。此塔为喇嘛塔式,造型秀丽,是北海公园的主要景观。
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68*68 2016年
碧云寺位于香山的东麓,寺依倾斜的山势建造,六进院落逐层而升,最后直达山巅。寺创建于至顺二年(1331年),称碧云庵,明正德中(1506—1521年)及天启三年(1623年)、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曾进行扩建。全寺最高的建筑—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清代兴盛时期的代表作品。此塔全高34.7米,全部用汉白玉砌成,下两层为塔基,塔基之上建石塔。该塔的五座十三层密檐的方塔,塔座满布雕刻精致的浮雕,有大小佛像、天王、力士、龙凤狮象和云纹等,都是根据西藏地区的传统象雕制成。由此可见清代乾隆时期的建造技术和雕刻艺术的发展水平。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衣帽封存于塔内,故称“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北京香山琉璃塔68*68 2015年
位于香山公园召庙之南,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为接待西藏班禅来京建召庙时一同建造。1860年召庙遭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琉璃牌坊、白台、红台、石碑和琉璃塔。琉璃塔为八面七层,高40米左右。塔下为一石砌方台,上建八角形基座。基座四周绕以白玉栏杆,内建木构附阶,有廊柱环绕。附阶中部建塔座,顶部附以八角形屋面,宽大舒展,亭亭如盖。附阶顶上收作八角形平台,成为低矮的须弥座,周边又绕以白玉栏杆。须弥座正中,耸立着七层琉璃宝塔塔身。塔身内为实体,外仿木构。每层均用黄、绿、紫、蓝各色琉璃构件砌成柱子、拱门、斗拱、额枋和檐椽、瓦陇。每层八角檐下都系有铜铃,起风时铃声清脆而悠远。塔刹则以巨大的琉璃宝珠作成。
浙江杭州六合塔68*68 2016年
六和塔是一处始建于宋代的汉族古建筑,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华古塔博览苑”,将中国各地著名的塔缩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古代汉族建筑文化的成就。据传,《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最后在六和塔为僧,圆寂于此。